2025 年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(环青赛)如约而至,本届赛事以1400 公里全新赛道刷新了历史格局,将竞技难度与生态美学推向新高度。这条串联西宁、海东、海南、海北四市州的 “高原天路”,不仅以最高海拔 3869 米的极致考验重塑职业车手的体能边界,更通过途经门源百里花海、祁连山草原、青海湖湿地等世界级景观,勾勒出一幅 “车轮上的生态画卷”。

一、新赛道:从速度战场到生态长廊
本届环青赛首次将赛程延伸至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,新增的门源至祁连赛段(173 公里)堪称 “地质博物馆之旅”—— 车手需在一天内穿越岗什卡雪峰的冰川地貌、黑河峡谷的丹霞奇观,以及卓尔山的 “大地调色盘”。更具突破性的是,第六赛段(刚察至共和,233 公里)首次引入环湖西路生态敏感区,车手在竞速中需穿越普氏原羚栖息地,赛道两侧设置的生态隔离带与实时监测系统,成为 “体育 + 环保” 的创新范本。
二、竞技升级:高海拔赛道重塑战术格局
新赛道的垂直海拔落差(平均 3000 米,最高 3869 米)彻底改变了传统战术逻辑。第二赛段的北山垭口 HC 级爬坡(海拔 3371 米)与朔北垭口一级坡(海拔 3033 米),迫使车手在单日完成两次极限突围。瑞士籍车手佩洛德・西蒙在第二赛段的 “70 公里单飞” 壮举,不仅为李宁之星车队摘得圆点衫,更创下环青赛历史上最长距离突围纪录。国际自盟技术代表评价:“新赛道将爬坡的技术性与高原缺氧的生理挑战结合,重新定义了公路自行车的竞技维度。”
三、文旅融合:车轮带动的乡村振兴
新赛道途经的门源县成为最大赢家。赛事期间,当地推出 “冲线即入园” 服务,车手凭号码布可直达百里花海观花台,带动周边 450 平方米帐篷美食城日均销售额突破 10 万元,80% 牧民转型为商户。祁连县则依托 “9 号公路” 串联的峨堡古城、黑河峡谷等景点,推出 “骑行 + 非遗体验” 线路,游客可在赛后参与藏绣制作、品尝牦牛肉干,使赛事期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 40%。
四、生态底色:从赛事保护到全民守护
为确保新赛道与生态保护并行,刚察县开展 “清洁刚察” 行动,组织千人团队对第五、六赛段沿线进行 “地毯式清理”,修复破损线缆 30 余处,无害化处理动物遗骸 12 具,并在布哈河大桥设置湟鱼洄游观测点,实现赛事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国际自盟主席大卫・拉帕尔蒂安赞叹:“环青赛用赛道证明,顶级体育赛事可以成为生态保护的移动课堂。”
五、车手视角:在极限中触摸自然之美
“这里的花海让我想起家乡瑞士的春天,但高原的壮阔是独一无二的。” 瑞士车手佩洛德・西蒙在突围后难掩激动,他在门源至祁连赛段穿越油菜花田时,甚至短暂放缓速度感受花香。而中国车手哈合里西・哈不得力在体验与环青赛重合的 25 公里赛道后直言:“职业级的竞速体验与风景观赏完美结合,这是其他赛事无法复制的魅力。”
环青赛新赛道不仅是竞技的 “试金石”,更是青海践行 “体育 + 生态 + 文旅” 融合发展的缩影。从HC 级hth华体官方下载app爬坡的肌肉较量到祁连山下的生态守护,从牧民转型的帐篷市集到全球直播的赛事传播,这条 1400 公里的天路正在书写高原发展的新篇章。正如青海省省长罗东川所言:“环青赛的车轮每转动一圈,都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。”